胡可嘉博士近年来在高温健康风险评估及区划、气温与多种疾病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以及其他环境、气象因素在极端气温的死亡影响中混杂/交互效应研究取得了较有创新性的成果,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近30篇,篇均影响因子超过6,其中4篇入选ESI高水平论文,总被引1000余次(Google Scholar统计)。主要成果包括:
(1)在气温-死亡关系与死亡效应的影响因素方面,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死亡登记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发现中国浙江农村地区人群的极端气温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城市地区人群,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发表在环境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并入选2020年ESI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被包括Scidev、IIASA NEXUS、环球科学在内的知名国内外科学媒体广泛报道。文章主要结论挑战了以往西方学术界认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区人群高温健康风险高于农村地区人群的认知,认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在年龄结构、收入、教育程度、空调、医疗资源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差距导致了极端气温死亡风险存在巨大差异,该论文发现的影响极端气温死亡风险的脆弱性因素可以相关公共卫生干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图1.气温-死亡关系的城乡差异
(2)在高温风险评估建模及区划制图方面,融合高分辨率气象观测数据、多源遥感融合的人居指数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脆弱性数据,建立栅格尺度上的极端高温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1km分辨率的浙江省高温风险评估与制图,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随后已有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的多篇论文肯定了本论文提出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图2. 浙江省高温风险评估及区划图
(3)在气温-死亡关系的其他混杂、交互因素方面,拓展了气温变率的评估方法,发展了一种时空气温变率指数,用以评估短期气温波动对健康的影响。相关文章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身份发表在环境领域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以及《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研究了不同粒径颗粒物PM1、PM2.5以及PM10对死亡的短期效应,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身份发表在环境流行病学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上,是国内首篇在多城市尺度上探讨PM1和死亡关系的论文。
(4)参与了全球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巴西、伊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气温相关的多种疾病死亡率、住院率、急诊入院等不同健康结局的风险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Plos Medicine》、《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国际顶级医学以及环境健康领域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