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渊研究员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文报道天气和环境污染对偏头痛发作风险的影响092020.01
2019年11月,我院李文渊研究员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杂志发表题为“Weather,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risk of migraine headache onset among patients with migrain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探索了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环境空气污染物与偏头痛发作的关系。该研究共收集了超过4400天的睡眠数据,是当时客观测量睡眠且随访时间最长的关于睡眠与偏头痛的研究项目。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影响因素复杂。以往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压力、饮酒、咖啡因、异常天气和空气污染等都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危险因素。然而,大部分该类研究依赖于调查问卷数据而缺乏客观记录。一些流行病学研究通过每日头痛调查问卷客观测量了天气数据,并前瞻性收集了偏头痛事件。然而早期研究受到分析方法的限制,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认为部分偏头痛患者更易受天气影响,空气污染水平可能会受到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该队列研究纳入了98名间歇性或偶发性偏头痛患者,并随访至少6周。每位患者每天回答两次网络电子调查问卷,并佩戴腕式活动记录仪客观记录其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本研究共收集了超过4400天的睡眠数据,通过采用个体重复测量的方法分析了每日天气条件及空气污染水平对偏头痛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气因素及空气污染对偏头痛发作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夏秋季(4月至9月)高度潮湿的环境以及冬春季(10月至3月)较高的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水平都与偏头痛发作相关。
-
李雪研究员在PLoS Medicine上发文报道遗传因素预测的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因果关联052019.11
2019年10月,我院李雪研究员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Genetically determined serum urate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diseases in UK Biobank cohort: A phenome-wid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利用英国生物样本数据(50万人),应用全表型组关联研究(PheWAS)、树状表型结构模型(Tree-structured phenotypic model, TreeWAS)和孟德尔随机化(MR)对研究个体的分子和疾病表型进行了深入解析,发现血清高尿酸水平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血尿酸(SUA)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结局有关。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结局风险之间存在关联。2018年,李雪研究员报道了血尿酸水平与多种疾病结局具有相同的遗传风险位点,尤其是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鉴于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在痛风患者中进行心脑血管群筛查的重大意义,李雪研究员进一步利用第二批英国生物样本数库将样本量扩大至50 万人并对于全表型组进行了精细化定义,通过构建树状表型结构模型(TreeWAS)更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了尿酸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影响。通过利用多组学数据(PheWAS、TreeWAS和MR-IVW)进一步分析发现,尿酸代谢相关的酶参与多条代谢通路,包括与糖胺聚糖,蛋氨酸和辅酶A 代谢相关的途径,再次提示代谢通路上关键分子的改变,可能产生多种健康效应,进而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此项研究研究结果对高尿酸人群的慢病预防提供了新的机遇, 提示瞄准上游的多效性药物作用靶点可在治疗痛风的同时降低其罹患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该研究工作得到了英国爱丁堡CRUK癌症研究中心和中国留学基金委等机构的资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