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天目传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22021.10
10月20日,吴息凤院长代表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天目传媒有限公司、中共萧山区委宣传部承办的“2021全国媒体融合平台化发展论坛”中和天目传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见证签约仪式。协议约定,浙大公卫学院和天目传媒将在项目、宣传和专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更多深入的合作。签约现场天目传媒是由浙报集团直接投资、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参股成立,以天目新闻客户端为核心,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政务服务、新媒体技术开发、短视频制作发布服务、直播服务等业务的传媒企业。其中,天目新闻客户端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型平台,是浙江在线倾力打造的新闻视频客户端。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朱国贤此前,在“天目全球抗疫排行榜”项目中,浙大公卫学院作为专业指导单位,和天目新闻有了很深入友好的联系和合作。双方表示,未来会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项目中寻找其他优势互补的合作机会。同时,吴息凤院长表示,未来浙大公卫学院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对天目新闻的记者朋友进行专题培训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科普水平。宣传方面,天目新闻表示愿意助力浙大公卫进行健康浙江百万人群队列建设,鼓动群众积极参与。双方均表示将继续坚持互惠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在平台、资源、人才等叠加互补优势,携手共进,在合作中创造更多价值,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建设。
-
陈廷骅大健康学院迎来创院第一届研究生222021.10
以梦为马,开启“求是”新篇章10月8日,陈廷骅大健康学院首届研究生见面会在医学院701会议室举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校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吕黎江,副院长陈光弟、王红妹、涂华康,校教育基金会、医学院医学发展部部长崔晓红以及首批20位大健康学院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见面会。会议由副院长王红妹主持。吴息凤院长首先致辞。她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新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新生们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牢记公共卫生初衷和使命;第二,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本领;第三,要常怀感恩之心。吴院长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大健康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色,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大健康学院人才的培养,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着力将同学们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跨文化交流能力强、解决全球健康问题、引领未来的世界顶尖复合型大健康人才。沈黎勇主任在讲话中表示,陈廷骅大健康学院建设凝聚了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在后疫情时代成功招收首批大健康学院学生更是恰逢其时。他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浙江大学丰富的科研学习资源,加强与导师、不同专业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扩大视野,丰富内涵,学校会为同学们的学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崔晓红部长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陈廷骅大健康学院成立的背景,让同学们对学院成立的经过有了更深地了解,同学们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之后,参会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加深对彼此之间的了解,开启了三年求学的新篇章。激扬青春,创建活力班团组织10月13日下午,陈廷骅大健康学院2021级研究生新生在医学院综合楼205举行班会活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涂华康教授,德育导师陈辰老师以及班级20名同学参加本次班会活动,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同学相互见面交流以及班团委的组建。通过此次轻松欢快的班会活动,为老师和同学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增进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联系,同时,也为2021级新生更好地融入科研学习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凝心聚力,共商人才培养大计10月21日,公共卫生学院组织首批陈廷骅大健康学院研究生导师座谈交流会。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吕黎江,副院长陈光弟、王红妹、涂华康以及大健康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导师参加本次会议。首先,吴息凤院长讲话,她向参会的研究生导师介绍了陈廷骅大健康学院建设成立基本情况。她表示,后疫情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会有更加旺盛的需求,学校在此关键时期成立大健康学院并完成首批研究生招生入学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所有导师要高度重视大健康学院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工作,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生国际化、学科交叉、创新实践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大健康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吕黎江书记表示,各位导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大健康学院学生的使命愿景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大健康领域实践者、研究者和领导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健康人才。参会教师详细讨论了大健康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与传统公共卫生专业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交叉、课程设计、培养方向、社会实践要求、课程学分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和任务。学院也将重点支持打造大健康学院研究生专业精品课程 ,为对培养引领未来的世界顶尖复合型大健康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
我院协办的“第六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202021.09
9月17-18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联合主办,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协会(AQFDA)支持,浙江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协办的“第六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在杭州如期召开。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自2016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旨在推动QFD和系统化创新理论与技术在亚洲的实践和发展,加强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在质量与创新领域的交流和应用合作,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QFD交流平台。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海外嘉宾与浙江省外代表线上参会。大会现场,来自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专家学者及宁波舟山港、中车青岛四方车辆、江苏阳光、海尔、联想、徐工、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商飞等著名企业以及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医院,共98名代表参会。9月17日下午,第六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与创新研讨会开幕式在浙江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熊伟主持下召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小毅教授,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主席刘庭芳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分别致辞。吴息凤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成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研究探索,对海量复杂的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智能处理、信息挖掘,用于区域健康管理,预测癌症发病风险,并通过分析结果帮助临床医生对癌症患者进行正确的管理和治疗,也为公众健康、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促进学科发展。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健康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积极支持企业和医院开展创新方法应用,导入以QFD为代表的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共同提高企业和医院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最后,吴息凤教授也提到对医疗工作者的希望,希望医疗工作者能够以患者为导向,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开展创新活动,不断创新医疗服务质量,来满足日益变化的患者需求。
-
全英文研究生课程“Big Data in Health Science”开课,该课程已入选2020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项目162021.09
2021年9月15日,我院院长吴息凤教授牵头开设的全英文研究生课程“Big Data in Health Science”正式开课,吴息凤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该课程的第一课——“大数据健康科学导论”。课程原定最大学生人数30人,选课开放后,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目前选课人数已扩展到近60人。该课程已入选2020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传统流行病学的巨大变革。随着社会对统计学需求的急速增加,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不断融合与交叉,逐步形成了一些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该课程的设立,紧跟世界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紧扣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着眼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与传统流行病学理论的交融与发展,服务社会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
吴息凤教授受邀参加中国智慧医院与医疗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并做主旨演讲072021.06
6月4日-6日,2021长三角医院联盟高峰论坛暨中国智慧医院与医疗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我院院长吴息凤教授受邀参会并做《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精准医学更精准》主题演讲。吴教授介绍,健康管理包括预防性干预、精准治疗、精准随访。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库和大样本库的高质量的顶层设计标准。不同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或治疗方案,最终做到预测、预警、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六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提升质量和效率成为公立医院未来发展着力点。而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进一步为公立医院划定了高质量发展的“线路图”。其中,强化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推进“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邀请医界大咖齐聚上海,畅言长三角区域医疗前景,为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
吴息凤教授受邀参加2021阿里云峰会并做主旨演讲312021.05
2021年5月28-29日,2021阿里云峰会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我院院长吴息凤教授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了“基于健康大数据的疾病预测、预防和治疗”主旨演讲。吴教授指出,当前国内外癌症的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克服癌症的最大挑战就是它的异质性,癌症的异质性导致疾病易感性不同,对环境暴露的反应不同,对治疗的反应的不同,临床结果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精准健康的帮助。我们可以将风险预测工具用于精准健康,回答下列问题,比方说我患肿瘤的风险是多少?哪些方法可降低我患癌的风险?如何筛查最适合我?什么是最适合我的治疗方案?
-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医疗保障大数据和政策研究中心合作交流会圆满举行292021.05
2021年5月28日,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娄洪一行和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广兵一行现场参观了浙江大学医疗保障大数据和政策研究中心,三方在上次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对三方的合作进一步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
吴息凤教授给全省分管医保的市长/县长讲授“他山之石:发达国家医疗保障模式和启示”252021.05
5月24日,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全省各市县区政府分管医疗保障工作同志以及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全省深化一报制度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第一讲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吴息凤教授讲授《他山之石:发达国家医疗保障模式和启示》,吴息凤教授通过全面梳理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医疗保障模式,深入浅出讲解不同国家医疗保障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带来的启示,为高质量推进全省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提升领导干部的医疗保障专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公共卫生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122021.04
2021年4月10-11日,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公共卫生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圆满举行。本届论坛在上一届论坛基础上,共同聚焦新时代公共卫生建设与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凝聚真知灼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院士、复旦大学黄荷凤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树教授、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桂林医学院院长张志勇教授、浙江树人大学校长李鲁教授、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叶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孙长颢教授、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李燕教授,以及知名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浙江省和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知名专家、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生代表近150人参会。第二届公共卫生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合影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致辞。致辞中,任少波书记向为抗击疫情付出巨大努力、作出重大贡献的医药卫生界和公共卫生界的同志们,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分享了浙江大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为加强一流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表达了浙江大学对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福主任强调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本次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十四五期间公共卫生能做什么,如何医防结合、医防糅合,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背后解决不了的卡脑问题”。同时,他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应尤为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问题”。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致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致辞吴息凤院长作了题为“启航十四五:新时代、新公卫、新征程”的主题报告,通过“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紧抓发展新机遇”、“以创新联动为指引,打造发展新生态”、“以数智赋能为抓手,开启发展新征程”三部分,分享浙大公卫学院十三五的创新举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十四五的建设设想。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需求导向、学科交叉、数智赋能、立德树人和全球视野,努力打造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公共卫生学院。以数智赋能为特色,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协同、科教医卫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与人群健康体系来打造国际化的、“四位一体”的良好协同体系。吴息凤院长做会议主题报告随后,在李立明教授和李鲁教授共同主持下,专家们围绕吴息凤院长的主题报告进行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肯定了浙大公卫近年来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浙大公卫“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李立明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教育要有前瞻性,大学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 “潜力股”,除了专业素养外,还要努力培养具有社会动员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公共卫生在未来应该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大会的下午场为圆桌讨论,由叶真会长主持。与会嘉宾分别围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平台管理”“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公卫队伍建设”等四个主题,就如何推动发展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开展深入讨论,对公共卫生在下一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圆桌对话——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圆桌对话——科学研究与平台管理圆桌对话——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圆桌对话——公卫队伍建设最后,吴息凤院长再次向与会嘉宾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卫领域同仁们为新时代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凝心聚智、指明了方向。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希望大家共同携手迈向新征程,切实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
湖州市卫健委与浙江大学公卫学院合作项目签约312021.03
3月31日上午,湖州市卫生健康委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订共同推进健康湖州研究工作的协议。双方将在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协议框架下,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湖州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提升,加快打造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饶如锋,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吴息凤院长指出,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积极响应“数字强省”战略,争创数字大健康高地,此次协议的签订,将推动双方在卓越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强强联合,以“数智赋能”为抓手,大力推进湖州生命健康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湖州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全方位提升湖州人民健康水平,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打造湖州模板。饶如锋主任强调,做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体现现代化、可及性、操作性,融入新阶段的湖州背景、符合湖州定位要求,推进办法方便可及。搞研究要注重改革导向、创新导向,主题上一主多元,人员上合力协作,方式上整体智治。对未来要秉持持续升级、成果共享原则,强弱项、扬优势,真正将健康湖州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为全省乃至全国做贡献、作示范。
-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科研教学基地揭牌仪式顺利举行302020.12
12月28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应急科研综合楼启用暨浙江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科研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心举行。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规划处处长黄凤、疾控处处长付铁红、科教处处长江南艳、健康处处长张新卫,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等出席仪式。今年7月,省疾控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的公共卫生专业科研教学基地于今日揭牌,这是双方继续拓展领域、深化层次、保证落地的重要一步。双方将在今后继续围绕医学高峰计划,共同提升科研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共同促进人才交流;高度重视现场教学,共同夯实实践能力,强强合作带动我省公共卫生科教与医教协同的转型新范式。
-
吴息凤教授团队贾清清、卞子龙两位同学从全国8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SAS中国高校数据分析大赛冠军082020.12
12月7日,历经长达近三个月的激烈角逐,浙江大学吴息凤教授团队贾清清、卞子龙组成的参赛队以杰出的项目实操、默契的团队协作、生动的演讲演示领跑竞争对手,夺得2020“黄埔杯”SAS中国高校数据分析大赛总决赛冠军。自2013年以来,SAS中国高校数据分析大赛已连续举办八届。参数队伍数量从最初的55支队伍发展到2019年的近1000支队伍,实现高达27倍的惊人增长。本赛事也从专门针对中国高校数据分析相关专业的非盈利公益赛事,俨然成为全球教育行业及数据分析领域公认的产教融合交流平台,甚至还被冠以“亚太地区参赛人数最多的数据分析大赛”。
-
吴息凤教授出席“2020新华网思客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292020.11
11月28日,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思客、新华网浙江分公司承办的“2020新华网思客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理念、新征程、新蓝图”。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吴息凤发表题为“数字赋能的新型公共卫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旨演讲。围绕“迈向‘十四五’的未来城市:治理变革 智慧驱动”主题发言。目前,相关报告阅读量已超过112.6万。以下为演讲摘编:任何的传染病都有五个过程:初始、上升、高峰、控制、结束或常态期,这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我们国家此次新冠肺炎防控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和政府的领导力以及我们的治理体系,公共卫生既要以政府为领导,而且要人人参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在这次疫情中,也暴露出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短板,需要继续优化。比如说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国家对公共卫生学科的定位。以前传统的公共卫生主要是用于防病和控病,现在可能要拓展到健康中国、健康人类等先进理念上。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增设和完善对高校公共卫生学科的布局,增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优化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结构。公共卫生学科,目前它的内涵和外延事实上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统的公共卫生主要是用于传染病和慢性病,预防疾病的发生。而现在公共卫生的内涵已经拓展到遗传资讯、循证健康生活建议、政策建议、健康城市,还拓展到精准的治疗,治疗反应的评估,以及康复或者康养。公共卫生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保障生命健康拓展到经济、政策、安全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这次疫情中,加数字化的新公共卫生系统为这次疫情的防控以及助力经济复苏、社会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共卫生的经济功能不断得到彰显。所以公共卫生从行业性、小专业正在向大国计、大学科、大专业转变。而且现在国家和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那么主要就是说,要强调从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完善卫生健康体系以及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数字赋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应用在疫情传播的主动追踪,分区、分阶段精密智控,疫情趋势的精准预测以及医疗救治提质增效和防疫物资的智能调配等多方面。比如说此次杭州的“一图一码一指数”,“一图”就是五色的疫情图,把地区分成不同的颜色来显示疫情,“一码”是健康码,还有一个精密智控指数都是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健康码实际上是数字化治理中一个非常创新的尝试,它打通了通信、公安、民航、医疗等大型数据孤岛。以前的数据都是呈孤岛的状态,互相不关联。健康码看着是一个简单的健康码,实际上关联着很多的数据库,整合了所有跟健康、跟人员流动相关的大数据,然后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健康码。大数据不单是可以运用于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和预防,同时大数据还可以运用于慢性病的防控。现在慢性病在我们国家还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86%的死亡率来自于慢性病,我们国家的慢性病数目已超过两亿。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大数据,应用于传染病的同时,也要助力慢性病、为非传染病的慢病管理。国际上,数字赋能公共卫生的普通做法就是打造前瞻性的队列。在发达国家,比方说美国、英国,都建立了超规模的前瞻性队列。比方说美国有All of US百万人队列,英国也有类似队列,我们必须要打造我们的百万人群队列平台,这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基本工程。这个平台要整合社区信息、个人信息以及基因和分子信息,这需要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然后把这些数据进行串联、加值、整合,对这些人进行长期的追踪,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一方面可以找到可改变的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公共卫生的政策实施和循证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我们可以用大样本平台和大队列平台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来建立临床检测指标,为临床的预防,疾病的预防,建立筛选、诊断和预测服务。同时也可以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个体化的疾病预测模型,建立人工智能的临床决策工具,为精准的疾病预警、预测和预防服务。它可以应用在以下方面:第一,可以使用具有前瞻性的百万人群队列去找可改变的致病的危险因素。例如饮食、运动,肥胖对疾病的发生、对死亡率、对寿命有怎样的影响。我们用大数据方法对41万人群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走路15分钟就可以延长寿命三年,减少14%死亡率。如果说还有时间再走15分钟,那么每多5分钟可以减少4%的死亡率。这篇文章发表在《柳叶刀》上,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里面也提倡了要打造“15分钟健身圈”。另外可以用大数据去建立临床检测平台,不光应用于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疾病的全过程。这个临床检测并不是单纯医院的检测,而是跟人工智能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推进临床诊断和检测产业的发展。美国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她有乳腺癌家族史,并且她的基因检测发现有变异。根据预测,她的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是50%到70%,于是她马上采取了预防性的双乳切除术,把患乳腺癌的风险降到5%。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互联网+医保的慢病管理平台。我们与医保局形成的关于慢病管理的平台,就是利用多学术综合、多数据整合,然后分层做到精准分级管理,让患者和医生在一个平台上沟通。最后还可以用空间技术辅助健康城市的建设,为政策制订提供证据。
-
吴息凤教授受邀参加2020年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192020.11
2020年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于11月18日在全球多个中心城市同步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为大会开幕式致贺信。我院院长吴息凤教授专题介绍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太空技术在全球健康领域的应用”。本届大会的关键词“和平、健康、合作”。会议为期2天,来自中国、美国、欧盟等9国家和组织的院士专家、企业家、教育家、金融家,围绕空间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防疫等民生领域的应用,深入研讨交流,以更好促进空间经济发展、造福人类健康。与前两届大会相比,本届空间大会具有推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造福健康、多边合作、教育普及等“四大动能”,大会将搭建国际空间技术与中国市场对接的桥梁,促进全球空间技术的二次利用和产业转化。据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天怡介绍,本届空间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国际和平联盟(太空)联合主办,以云上+线下形式举办,在北京设立1个主会场,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多个城市设立网络分会场。大会同时开放网络直播端口,当天网络观看大会直播的人数超过20万人次。研讨会设立1个主论坛和5个平行分论坛,由国内外医疗卫生、通信、导航、遥感、教育、金融等相关领域机构共同参与。在18日举行的主论坛上,来自美、俄、英、法、德等多国专家聚焦于空间技术和平利用与人类健康,就世界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疫情监控和防疫抗疫等方面,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美国航天基金会等七家世界主流航天机构作为本次大会支技单位,并担任大会联合主席。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欧洲航天局等多家航天机构负责人向大会发来贺信贺电,坚信“今天如果能够加强合作,未来一定会从空间技术和平利用中得到收获”。